标准介绍:
用工风险管理能力评价(简称 ERM),是由标联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提出,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。该标准旨在降低企业用工风险,促进用工和谐,其核心在于基于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用工管理机制,规避因企业用工风险管理能力缺失引发的经济与法律风险,通过标准实施助力企业实现公平、和谐、合规用工能力的提升。
标准信息:
标准名称:用工风险管理能力评价规范
标准编号: T/CASMES 366—2024
发布时间:2024年8月28日
实施时间:2024年9月01日
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压力,用工风险问题愈发凸显。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,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压力。然而,与此同时,用工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。标联国际认证在以往认证实施过程中发现,企业用工风险事件不断增多。
据统计202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:仅2020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案件 221.8 万件,涉及劳动者246.5万人,涉案金额高达530.7亿元。2023年涉案金额增长829.9 亿元,2021年到2023年三年的时间内,年度增长接近300亿元,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,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。一方面,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;另一方面,用工风险问题如影随形,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谐。
如何降低企业用工风险?如何满足用工法规要求?如何提高用工和谐程度?这些问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。基于这样的思考,标联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提出了建立用工管理能力评价标准的要求,各参编单位来之来用工企业、认证机构、法律咨询、劳动法律师、研究院等多种业态、站在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用工风险能力评价标准的要求和期望,经过历次的研讨和调研分析,做出了一套基于企业当下用工风险管理的评价标准。
标准目标:增强安全用工意识、提升人事管理能力、降低用工风险、促进用工和谐;构建合理、合规、和谐可持续的用工环境!
· 由标联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提出,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/CASMES 366—2024《用工风险管理能力评价规范》,于 2024 年 8 月 28 日发布,9 月 1 日正式实施。
· 标联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批准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,经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 CNAS 认可,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CCAA 理事单位、德国 QA 中国代表处,也是该标准的发起机构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备案机构。
· 背景:企业经营压力大,用工风险问题凸显。2020 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案件众多,涉案金额高,且呈逐年增长趋势,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。
· 目标:降低企业用工风险,促进企业用工和谐,减轻企业老板用工压力,为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。
· 明确用工原则:遵循合规、合责、诚信原则,确保企业合法合规运营,避免处罚。
· 确定用工能力: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状况,促使最高管理者重视人事能力、资源配置和法规管理,提升整体用工管理水平。
· 排查管控用工过程:严格把控招聘宣传至员工离职各环节,降低风险,提高员工满意度,减少劳动争议,营造稳定发展环境。
1. 申请阶段:企业提交营业执照、人数、范围、用工方式等信息及申请书。
2. 评审阶段:对申请材料评审诊断,确定评审安排。
3. 安排任务:策划现场评价,安排审核人员,下达评审计划。
4. 现场审核:审核老师进行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,提出整改要求。
5. 取证阶段:企业整改达标后获得评价证书和报告。
· 范围:适用于各类用工企业组织,旨在实现诚信用工、合规用工、和谐用工。
· 条件:具有明确法律地位(营业执照满 3 个月);提交申请书并明确用工信息;建立用工管理文件;至少有一名用工风险管理师或高级管理师;满足国家地方或行业要求;近一年内无行政处罚且未被列入失信名录;承诺遵守法律法规。
ERM认证评价内容
1. 组织能力评价
· 涵盖基本要求、领导作用、人事能力、法律法规识别、用工类型确定、风险识别、文件管理、合同档案管理、应急事件处理、外包过程管理、和谐关系建立等方面,全面评估企业用工管理组织能力。
2. 用工过程评价
· 包括招聘、入职、合同、离职、使用、防护、假期、福利、管理等环节,严格规范用工过程,降低风险。
· 改善企业形象和信誉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· 明确用工风险环境信息,有效降低风险。
· 提升员工满意度,保障员工利益。
·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,提升企业社会声誉。
ERM认证的目标
降低用工风险、促进用工和谐!
选择 ERM 用工风险管理认证,为企业用工管理保驾护航,引领企业迈向更稳健、和谐的发展道路。
ERM认证实施意义:
1. 明确用工原则:确定合规、合责、诚信等原则,为企业用工行为划定清晰界限,确保企业合法合规运营,避免遭受处罚。
2. 确定用工能力: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与不足,促使最高管理者重视人事能力、资源配置和法规管理等方面,全面提升企业用工管理水平。
3. 排查管控用工过程:对招聘宣传至员工离职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,防止因用工过程疏漏引发风险,提高员工满意度,降低离职风险,减少劳动争议,为企业创造稳定发展环境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
4. 对企业的好处
1. 改善企业形象和信誉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2. 明确用工风险环境信息,降低用工风险。
3. 提升员工满意度,保障员工利益。
4.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,减轻老板用工压力,减少劳动争议,提高企业社会声誉。
1. 申请阶段:企业提交申请,包括营业执照、人数、范围、用工方式等信息,并提交申请书。
2. 评审阶段: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诊断,确定评审安排。
3. 安排任务:策划现场评价,安排审核人员,下达评审计划。
4. 现场审核:审核老师前往企业进行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,提出整改要求。
5. 取证阶段:企业关闭审核问题,满足评价要求后,获得评价证书和报告。
1. 评价目的:依据用工风险评价能力要求,基于企业用工情况,通过对组织能力和用工过程的识别与评价,发现问题并识别改进空间,建立、实施和改进用工风险管理能力,降低用工风险,促进用工和谐,为企业合规用工提供依据。
2. 评价范围:适用于用工及需通过用工风险管理降低风险、促进和谐的企业或组织。
ERM认证评价原则:
1. 合规原则:评价指标与用工情况相适应,确保组织能力情况和用工过程管理(如招聘、入职、使用、离职、合同、档案等)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评价依据完整、准确、可信。
2. 和谐原则:通过做好培训评价和有效沟通交流,建立良好员工关系,促进用工和谐。
3. 诚信原则:企业应及时兑现薪酬、福利等承诺。
ERM认证评价内容:
1. 组织能力评价
1. 基本要求:最高管理者对人事能力、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要求,具体涉及用工原则、宗旨、劳动者与企业权益保障、人事主管任命、软硬件支持等,各项要求均有相应评分细则。
2. 领导作用:确定用工原则和宗旨,保障双方合法权益,包括明确薪酬福利等原则、企业发展与劳动者薪酬福利关系、用工风险管理制度要求、人事主管职责、薪酬支付能力及软硬件支持等。
3. 人事能力:人事应具备识别用工法规、确定用工类型、识别用工风险、管理用工文件、合同档案管理、外包过程管理、应急事件处置及和谐关系建立等能力。
4. 法律法规识别:及时收集、识别、培训和使用法律法规,建立用工法规台账。
5. 用工类型确定:明确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,确保劳动关系合法性。
6. 用工风险识别:依据行业和人员特点识别用工风险,建立风险台账及处置方案,涵盖用工过程、内部沟通协调、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风险。
7. 用工文件制定:依据企业情况识别用工要求,制定合规有效的用工管理文件,明确文件适用内容,遵循教育为主等原则,确保文件合法、易理解执行、符合民主程序,相关条款形成文件记录并确保执行合法。
8. 用工文件变更、公示和实施:法规、制度或业务变更时,按要求征集意见、公示并发布实施,检查变更时机、公示及实施文件的合规性。
9. 用工合同档案管理:建立合同档案管理制度,明确保存要求,确保档案安全有效。
10. 应急事件: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,包括事件种类、参与人员、资源支持、处置流程、沟通协调要求及总结改进报告等。
11. 外包过程:建立外包管理制度,明确外包策划、评价及汇报执行要求,可在多种情况下启动外包管理以降低风险、提高员工满意度。
12. 和谐关系:建立完善培训、沟通交流制度,确保企业文化认可和劳动者诉求解决,包括明确用工培训制度内容、确定培训方式及效果验证、规范人事沟通协调、建立员工意见反馈机制、确定沟通原则、关注员工需求及管理模式改进影响等。
2. 用工过程评价
1. 基本要求:对用工过程中的招聘、入职、合同、离职、使用、防护、假期、福利、管理等环节进行评价,降低用工风险,各环节有具体评价细则。
2. 招聘管理
1. 招聘实施:建立招聘管理制度,明确招聘相关要求,避免信息发布不当,建立岗位招聘文件。
2. 背景调查:识别需调查岗位,必要时经授权采取保护措施,确保调查真实合规有效。
3. 录用通知:建立录用通知书,明确体检、入职时间等必要信息。
4. 试用期:涉及试用期岗位确定合同,合同与年限匹配,明确考核要求等。
5. 入职资料:建立入职材料清单,确保资料存档完善,禁止收取押金等不当行为。
3. 合同管理
1. 合同签订:做好合同策划与文本选择,明确合同必要及附加条款,防范合同无效风险,确保合同主体与类型适宜,完善补充协议,防范劳动者拒签风险,做好合同保存与履行。
2. 合同变更:合同变更流程与证据合理合规,内容符合规定并保存证据,用人单位单方变更需满足法定或约定条件,注意用工主体变更风险,管控调岗调薪流程,确保特殊人群合同变更合法合理,默示变更符合法律规定。
3. 合同续订:续订合同及时合规,避免未及时续订、降低条件续订及违法终止合同风险,防范劳动者不续签风险。
4. 薪酬福利
1. 薪酬设计:建立薪酬福利管理制度,确保薪酬设计合法有效,薪酬绩效要求与变更合法合规,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,遵循同工同酬原则,建立反馈机制,评价薪酬满意度,考虑特殊人群薪酬体系,明确工资构成与发放条件,以正向激励为主。
2. 薪酬发放:按约定发放薪酬,确保劳动者确认并保留证据,建立反馈与对账机制,明示其他要求。
3. 福利体系:依据公司能力约定福利体系,满足当地特殊福利政策,明确其他福利发放,避免争议。
5. 工作时间与假期管理
1. 工作时间:建立考勤制度,明确工作时间要求,特殊工时制度需行政审批并约定,明确考勤确认机制与时间记录。
2. 加班管理:建立加班考核制度,规定加班情形、流程与计算标准。
3. 假期管理:制定假期管理制度,明确各类假期适用情形、申请与实施流程、虚假病假处理及未休假补偿流程。
6. 保密培训与竞业限制
1. 商业秘密保护:涉及岗位签订保密协议,明确保密范围、义务、处罚等,采取保密措施,审核涉密人员保密事项,制定公示制度,培训涉密人员,明确职务成果归属,管理涉密员工离职离岗,明确违反保密义务的责任。
2. 培训与服务期:涉及培训建立制度或合同,明确相关要求,确保劳动关系存在,及时确认培训费用,约定服务期协议有效期,确保违约金合法。
3. 竞业限制:涉及岗位书面约定竞业范围等内容,明确协议相关要求,确保公平合理,有效期不超二年。
7. 社会保障
1. 社会及医疗保险管理:确定社保负责人,熟悉缴纳流程,审查未缴纳人员合法性,明确未缴纳责任,确认参保相关要求,明确缴纳时间与流程,办理相关手续,明确保险责任。
2. 缴纳基数及比例:明确社保缴纳基数与比例。
3. 社会及医疗保险状态变更:明确停保、退保等时间要求,及时办理手续,避免代为缴纳。
4. 住房公积金管理:依据约定参照当地政策管理住房公积金。
8. 职业健康安全
1. 基本要求:依据职业病风险做好体检、建立安全制度、开展培训与心理监测,降低职业病危害。
2. 职业安全保护主体及范围:开展岗前培训,定期体检与职业病危害确认,登记检测危害因素,审查相关人员资格。
3. 安全管理制度:遵守法规建立安全制度,明确安全负责人与应急管理体系。
4. 安全保护措施:定期发放防护用品,检查职业安全卫生,及时救济处理事故。
5. 职工心理监测:关注职工身心状况,必要时设置心理咨询。
9. 工会设置
1. 基本要求:企业根据自身能力依法建立工会。
2. 工会建立:建立工会符合法律要求,工会参与劳动规章制度制定、劳动合同管理及劳动制度监督,支持工会仲裁诉讼。
3. 未建立工会组织:劳动制度制定等符合法律要求。
10. 集体合同
1. 合同要求:集体合同范围、内容、委托人数与程序合法,代表依法履职,中止情形合法,按时报审备案。
2. 签订程序: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,通过比例符合要求,由工会或员工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,未建立工会的按规定执行。
11.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
1. 离职过程控制:建立离职管理制度,明确流程,做好离职识别、排查、沟通与交接确认。
2. 协商解除劳动关系:解除协议内容严谨完整,谨慎沟通避免风险,相关主体一并解除,明确协议效力。
3. 主动辞职:识别辞职原因与风险,留存书面材料,明确离职相关事项,处理不辞而别情况,说明限制性辞职情形。
4. 员工被动辞职因素:企业避免出现导致员工被动辞职的情形,如未提供劳动保护、未足额支付报酬、未依法缴纳社保、违法损害员工权利等。
5. 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
1. 非过失性辞退:患病或非因公负伤、不胜任工作、情势变更等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需满足法定条件和程序,避免对限制解除情形员工进行辞退。
2. 过失性辞退: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、严重违反规章制度、失职舞弊等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需提供证据,按规定处理,避免解除不当,同时明确单方解除手续要求。
劳动合同终止:避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,明确退休终止相关手续,合理进行经济性裁员,做好离职审查与交接,